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,继承50年医学影像教学科研辉煌历程,正以无限的生命力蓬勃发展。学院现有医学影像学、医学影像技术、智能影像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,放射影像学、超声医学、核医学、医学影像技术学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历史沿革
1974年,成立放射学教研室;
2003年,放射学教研室更名为医学影像学教研室;
2004年,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招生;
2005年,成立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;
2007年,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;
2010年,医学影像学入选省级特色专业,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,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;
2011年,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获批山东省“十二五”省级特色重点学科;
2012年,分子影像学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;
2013年,分子影像学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,医学影像学专业入选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;
2014年,成立医学影像学系,医学影像学获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;
2015年,与天津大学共建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中心;
2016年,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招生,医学影像学、医学影像技术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,与厦门大学共建分子影像中心;
2017年,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,分子与功能影像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,与中科院心理所共建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;
2018年,医学影像学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;
2019年,医学影像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医学影像信息化创新平台获批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,医学影像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,与山东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、山东乐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议;
2020年,独立建院。同年,获批分子与功能影像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;
2021年,与山东东仪英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“英瑞育才基金”;
2022年,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
2024年,医学影像学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。
师资力量
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79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、硕士生导师73人、“泰山学者”特聘专家4人、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、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、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。
科学研究
近年来,本学科团队人员承担省级及以上各类科研课题29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,科研总经费1800余万元;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,其中SCI收录90篇。编写著作教材10余部,其中,主编、副主编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、科学出版社等著作教材8部;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山东省优秀教材奖、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;获授权软件著作权10项。
教研平台
依托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、省级一流学科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,学院建有MRI、CT、DR等大型仪器设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、PACS图像处理分析实验室以及分子影像、脑功能科研平台,能够满足多层次、多维度教学、科研需要。
现有3.0T MR、1.5T MR、双源CT、PET-CT、DSA、小动物7.0T MR、小动物多光谱断层光声扫描系统、脑功能视听觉刺 激系统、实时功能磁共振神经反馈系统、PACS图像处理工作站、MRI性能检测模体、CT性能检测模体、CT头部剂量模体与体部剂量模体、QA检测箱、X、γ射线剂量仪、CD/DR数字多功能图像检测模体、荧光光度计、紫外可见-荧光酶标仪、纳米粒度、Zeta电位和绝对分子量分析仪等,科研、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.85亿元。
教学基地
学院现有见习医院3所,包括滨州附属医院、烟台附属医院和附属胜利油田中心医院。实习教学医院有29所(目前有实习学生的共25所),其中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、三甲综合医院23所,实习教学医院分布于北京及省内13个地市。
人才培养
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,质量立身,为社会卫生、医疗战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赢得了社会的赞誉。自2009年以来,培养医学影像学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2246人。近年来,就业率稳定保持98%左右,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0%以上,研究生录取率不断提升,广布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吉林大学、郑州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天津医科大学、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。学生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、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论坛、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等国家级、省级赛事中获奖185项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顺利签约山东省肿瘤医院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、淄博市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。毕业生以“思想素质好、基础理论扎实、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”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。